资讯

就在几个月前,一生信奉格雷厄姆的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发表了告别演说。这似乎也成为《证券分析》精神的完美历史注脚——巴菲特用超越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与投资收益,完整地验证了这本书所蕴含的投资智慧。
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经历着大萧条。那是一个极度动荡的危机年代。股市从1929年的高峰到1932年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缩水了87%。1933年,全美失业率更是达到了25%的最高峰。彼时的证券分析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亦在这场灾难中付出了惨重的代 ...
我们都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追随者。捡烟蒂的人拿不住泡泡玛特这样的牛股,也不需要这样的牛股。 以马凯特水泥(Marquette Cement)为例:它的股价过去在50美元以上现在每股净资产是28美元,今年它的股价大约是每股净资产的四分之一,大家都认为建筑业需要大量水泥。这个行业不赚钱,没人恩意开水泥厂。过去几年,马凯特的盈利状况都不理想,如果它的盈利能力稍微有些起色,我觉得能达到每股1.50 ...
金融界财经 on MSN4 天
提升认知,拥抱未来
提升认知,拥抱未来 ...
People's Daily Online on MSN6 天
重读《证券分析》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裘国根 任何经典都是时代的产物。经典作品的具体表述或许不适用于新的环境,但是它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一定提出了某些超越时代的论点。 价值投资理论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撰写的《证券分析》正是如此。 这本著作诞生于1934年,已经有90多岁的“高龄”。它的特殊历史背景是1929年的股市崩盘以及后续的大萧条,那是一个让投 ...
编者按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90多年仍畅销不衰,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 近日,湛庐出版社推出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第7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格雷厄姆极为喜欢、巴菲特极为珍爱的第2版全部内容,同时增加了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投资官托德·库姆斯等在内的15位华尔街投资大师的导读。 新版本还特别邀请到了Baupost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投资组合经理、投资经典《安全边际》 ...
1934年,刚刚从由1929年投机狂热引发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中侥幸逃出生天、对此仍心存余悸的“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凝望着破败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作者:ArthasYe来源:雪球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常常被市场的剧烈波动所困扰。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49年提出的“市场先生”假设,如同一盏明灯,穿透了情绪迷雾,为价值投资奠定了哲学基础 ...
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使得格雷厄姆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像每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格雷厄姆也踌躇满志想要做一票大的。 1916年,一个朋友透露消息:萨福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
1926年1月1日,32岁的格雷厄姆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基金,初始本金为40万美元,3年后的1928年基金资产达到了大约250万美元,上涨了6倍 ...
巴菲特自己的投资理念有85%来自于本杰明·格雷厄姆,也就是他的老师。 巴菲特曾经以其独特而低调的方式说:“读过格雷厄姆著作的人永远不会变穷。 ”尽管格雷厄姆过世已有30多年,但是他的财富创造方法与投资理念仍然被广大投资者们所铭记。
例如,投资管理公司Halcyon Asset Management的所有者John Bader曾在几年前表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式的价值投资已不再有效。 他称,购买那些从数据上来看价格较低的证券并不合适,尽管该方法可能适用于其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