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37年以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23年7月11日,米兰•昆德拉逝世,让世人重新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
昆德拉在想,这样难解的话出自一个钢琴家之口,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最终昆德拉得出的结论是,在音乐的历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音乐的史前史上,存在着一种“原始状态”,要早于“第一次有动机、有主题的组合的状态”。至少,他认为这是父亲想要和他说的。
甚至有人认为,相比文学成就,昆德拉更像一个思想家。而且,他是一个能够“生活在别处”的思想家。在此之前,许多人认为作家一旦从自己的故土上被连根拔起,就会失去灵魂,但旅居法国数十年的昆德拉却颠覆了这一观念,他的灵感从未消失。
对昆德拉而言,不能承受的只能是“生命之轻”。他的捷克同乡卡夫卡写的是沉重之物:城堡、审判、孤独者的蒙难,以及那场沦为甲虫的现代性灾难——我们今天或许可以称之为“社畜噩梦”。但在昆德拉的世界里,一切沉重皆由“轻”而来,因而“轻”才是真正不可承受之物。出 ...
本文摘选了米兰·昆德拉生命最后几年的碎片。作者弗洛朗斯·努瓦维尔和丈夫马丁是昆德拉夫妇多年的好友,陪伴昆德拉走过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她写下了她对昆德拉作品的理解,记录下了与昆德拉和其妻子薇拉共度的最后时光。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米兰·昆德拉在中国曾产生很大反响,引发了一股阅读热潮。 我清楚记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第二个月刚发了工资,我就买了5本他的书。 但是米兰·昆德拉并不好读。
据新华社报道,收藏米兰·昆德拉个人作品的捷克摩拉维亚图书馆表示,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于当地时间7月11日因病在法国巴黎的住所去世。
米兰‧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异见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流亡者一旦在移居地定居下来,就必然跟原居地愈来愈远;而正因这种跟原居地日渐强烈的距离感,流亡者也逐渐失去流亡意识。 作家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
据俄新社、塔斯社12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有一句话:“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昆德拉是一个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不喜欢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更不喜欢谈论自己,也特别注意不留下与他的文学文本无关材料的作家。 2019年,传记作家让—多米尼克·布里埃推出了《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一书。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