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仍为重中之重。25年中央一号文件用近1/3篇幅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其中首次提及推动天然橡胶等稳产提质。文件强调要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 ...
文件还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丰富 ...
据央视新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证券认为,文件提出的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对我国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提高粮食研发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农业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政策推动下,预计将迎来超跌反弹的机会。
李福兴是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流动人员党委的“最美流动人才党员”,也是昆明市呈贡区斗南社区的一名地道“花农”。大学毕业后,李福兴长期深耕于花卉育种、制种等领域,本着为“喜欢园艺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创建一个学习操作的平台”,他先后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创建3个 ...
新春伊始,勉县天麻育种传来好消息:通过科学化、规模化创新实践,全县天麻育种年亩均效益突破10万元。 “今年长势比往年好。”2月16日,在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天麻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金贵难掩喜色。他算了一笔账:繁育天麻零代种5亩,亩产超3000公斤。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成为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尤其在生物经济领域,AI技术的融入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格局,其中,生物育种领域尤为引人注目。近期,上海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聚焦AI赋能生物经济,特别是AI在农业及生物育种领域的深度应用,成为热议话题。
“新质生产力”是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2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农业新质生产力”。
本报讯(记者李晨 通讯员赵慧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团队开发出木薯35K液相育种芯片,在木薯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基因组选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木薯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园艺研究》。
辣椒,这种在餐桌上随处可见的蔬菜,不仅是调味品,更是全球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麻辣鲜香的朝天椒到甜而不辣的甜椒,辣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近日,一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所”)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背后的奥秘。这项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在《自然·植物》上,为辣椒的起源、演化和性状形成提 ...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相关章节,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这也是“生物育种”连续第五年走进中央一号文件。
为解决蓖麻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滞后问题,广东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蓖麻生长阶段 QTL 定位和候选基因挖掘研究。他们检测到众多 QTL 并挖掘出 4 个候选基因,为蓖麻育种提供关键支持,值得科研读者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