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时下正值杏子成熟季,走进伏龙坪街道卓家沟村,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果香弥漫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正穿梭在果园中,忙着采摘、出售。这个与兰州近在咫尺的小山村,在喧嚣之外,依旧保留着村庄独有的宁静与古朴,宛如一处 ...
7月21日,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林草处调研组来到八五六农场,就2025年造林、退耕还湿、违法占地整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八五六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志国,农场林草管护中心相关人员陪同检查。
2025年6月下旬,忻州市一名农林有限公司退耕还林区遭盗伐!大量成林树木被偷盗砍伐,经专业人士统计,共被偷盗70株大树,合计16.24立方米。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盗伐二至五立方米以上森林或者其它林木,应予立案追诉。目前,该公司已向忻府区林业局、忻府区公安局报案,案件进展将持续跟进。
虽然附近的绿意葱茏之中隐隐约约可见村庄和民居,但大多都非常分散,关键是沿着湖边堤坝骑行半圈,除了一些展示野生鸟类的广告牌外,几乎找不到值得留连的人文风景,更别提珍贵的文物古迹了。
光明网讯(记者 王宏泽)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的大山深处,藏着一个名称独特的村庄——布楞沟。“布楞”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这个曾经山大坡陡、沟壑纵横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蜕变为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9项国家级荣誉的乡村振兴样板。近日,“道中华·丝路行”采访团走入这片焕发新生的土地,探寻其十年蝶变的深层密码。
近年来,民乐县大力实施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为重点的植被恢复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全县58种兽类、142种鸟类、13种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逐步改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达73%,植物 ...
他扎根林业一线28年,踏遍全县300多个村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退耕还林的土地,用执着与智慧书写绿色答卷。他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营林总站高级工程师吴开勇,曾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称号的山乡“绿色使者”。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3日电 盛夏七月,陇南市武都区柏林镇的山峁沟壑间,连片的椒林翻涌成绿色海洋。青红相间的花椒缀满枝头,椒香裹着阳光的味道在山谷间弥漫,椒农们戴着草帽、背着背篓穿梭林间,一串串“致富果”被收入囊中,映红了他们的笑脸。
东北粮食一年一熟,如何成为最大粮仓?北大仓为何又要退耕还荒?
柏林镇位于北峪河流域中游,海拔、气候、土壤条件恰好处于花椒最佳适生区。近年来,当地紧扣武都区“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把花椒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撬动、科技赋能、全链升级”,实现了从“荒山坡”到“金果园”的蝶变。
老虎是森林之王,也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们在巅峰时期可以说是横行在我国庞大的国土上。早在1659年,四川顺庆府志记载了一幅地狱图景:“大饥之后,虎豹横行,道无行人。白日噬人于市,夜则破户入室,阖门尽毙”。此时的四川,虎群竟成了城镇的实际统治者。
7月20日,一场夏雨过后,笔者走进定边县盐场堡镇周台子村的敖包池畔看到,天空碧蓝如洗,湖水清澈见底,昔日裸露的盐碱地已被绿毯一般的植被覆盖,更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