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考古学家揭开了沉睡3000多年的西周古城面纱。这座古城面积达175万平方米,相当于245个标准足球场,刷新了对西周城市规模的认知。它不仅是中国最大西周城址的一部分,还通过三重城垣体系、先周宫殿建筑和甲骨文等发现,解开了多个历史谜题,堪称西周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发现重塑了我们对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理解,为研究西周社会提供了全新视角。
11最新研究显示,早在150万年前,古人类就已频繁使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这一时间比我们此前认为的早了整整100万年。这意味着,古人类能够将制作石器的工艺灵活迁移到其他截然不同的材料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既然古人类当时已经掌握了制造 ...
七轮战罢,因始终未取得有效进球,积分垫底的常州队正苦苦保卫名字中逐渐减少的笔画。 激战正酣的“苏超”,把“苏南小透明”常州推为“顶流”。昨(20日)晚,在江苏常州举行的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比赛中,常州队主场0比2不敌徐州队。
德里科团队推测,这段时期正值人类开始制造阿舍利石器——这类工具比T69遗址出土的重型骨器更加锋利高效,或许骨器因此逐渐被淘汰。等到人类在百万年后“重新发明”骨器时,用途可能也发生了改变。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浙江省继河姆渡、良渚之后的又一家史前遗址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堆积厚达2-3米,根据碳十四测量得出它的年龄都距今已有7000-8000年之深远,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等,保存较为完好,造型别致,更发现了诸多人工栽培的稻谷化石和 ...
丰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丰义村北、阳坡村西北。本次发掘的6座房址是上世纪80年代晋中考古队在吕梁山东麓杏花村遗址开展相关工作后,吕梁地区再次发现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磨制石器作为关键生产工具长期存在功能辨识困境。尽管大量遗址出土了形制相似的手持磨石(handstones),但这些看似普通的砂岩卵石究竟用于加工何种材料——是谷物、矿物颜料,还是竹木器、骨器或陶器?传统研究多聚焦于配对加工工具(如杵臼组合),而 ...
以长江划分南北,寺墩的地理位置,已是处于长三角的西北边,然而中心区位于杭州附近的良渚文化已经辐射到这里。上个世纪寺墩出土大量玉器时,有学者认为,在5000年前的古代,良渚古城是当时的“首都”,寺墩则是“省会”。但是21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证实,寺墩有自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6 天
河姆渡先民的涂鸦变成潮流单品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刻纹陶块冰箱贴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先民的涂鸦变成潮流单品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河姆渡小分队系列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这些产品都源自浙江的河姆渡文化,是浙江万年历史的瑰宝。陶器骨器上的纹刻符号,镌刻着先民们的生活密 ...
收集袋一满,村民杨建便接手进行浮选编号,也就是把“土渣”放入水里进行浮选。浮在水面上的是轻浮物,通常是植物、种子这些;沉在底下的是重浮物,多是积岩、化石一类。杨建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解释。这些轻浮物和重浮物随后会被分类晾晒、精心挑选,最终交由考古工作人 ...
在斗南最早种下唐菖蒲的人是时任昆明呈贡县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1982年,他将从广东省佛山市买来的一些唐菖蒲种球种在自家0.3亩的田里。几个月后,这些开出红花的唐菖蒲为他带来了300元的收入。化忠义种唐菖蒲,后来被认为是“斗南商品花卉种植的起步”。就是这一又被称为剑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斗南人带来了一条致富路,撬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从花田到花街,从花街到花市,从花市到‘亚洲花都’,斗南人 ...
在甘肃彩陶发展史上,马家窑文化无疑是最为璀璨的篇章。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遗存广泛分布在洮河流域、陇中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出土数量众多、彩陶器型多样、色彩纹饰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艺术中都独树一帜,代表了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