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了,但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寒假作业,已成为学生们的美好回忆。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后,今年过年,全国很多中小学将文化基因融入寒假作业,“五育”融合、寓教于乐,为孩子们增广见闻。社会实践、项目学习、深度研学……作业的花样越来越多,初衷却始终未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培育综合素养。
新学期,各地校园迎来新面貌。北京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一节体育课,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天津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重庆提出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许多学生表示,体育活动时间变多了,校园生活也更加多彩。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的消息刷爆网络。消息称,2月16日,山东大学发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26个,当前在招专业99个,金融工程等27个专业暂停招生,书法学等10个专业被撤销,同时,新增工程软件、运动训练2个新专业。那么,山东大学为何停招27个本科专业?停招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浙江大学于2月14日正式发布了深度融合智能体“浙大先生”,网址为chat.zju.edu.cn。该智能体本地化部署了DeepSeek V3、R1模型,基于CARSI资源共享平台,覆盖教学、科研、生活等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