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期推送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与感染病研究中心的向宽辉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功揭示胚胎干细胞独特的自我保护免受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的文章(详请点击【前沿&进展】重磅!Nat ...
7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贺桥与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非核苷类抑制剂有效抑制麻疹病毒和尼帕病毒RNA聚合酶复合物活性的分子机制,为应对这两种全球性传染病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 ...
这些新鉴定的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的“暗物质”中:DNA区域包含大量重复序列,这使得它们直到最近才被研究。如果说组装DNA序列就像用撕碎的书页拼凑一本书,那么用重复序列重建它就像试图仅使用“和”和“这”这样的词来匹配页面。错配和重叠的可能性很大。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雌性生殖干细胞(FGSC)是最近发现的存在于哺乳动物出生后卵巢中的生殖系干细胞,其能够分化为卵母细胞,并在移植入卵巢后产生可育后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雌性哺乳动物出生前,雌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 I ...
“病毒RNA聚合酶就像一台精密机器,非核苷类抑制剂可通过‘别构抑制’的作用机制让它卡壳。”免疫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贺桥解释说,“这类似于锁住齿轮,阻止整个系统运转。”研究还发现,这种机制同样适用于尼帕病毒。团队通过实验证实,尼帕病毒聚合酶“GDN环”附近的口袋区域同样能够被ERDRP-0519结合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表示:“脑图谱研究的战略意义不仅体现在基础研究上,还将对脑疾病应用、脑机接口和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
人民网 on MSN14 天
锁住病毒复制“开关”
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非核苷类抑制剂有效抑制麻疹病毒和尼帕病毒RNA聚合酶复合物活性的分子机制,为应对这两种全球性传染病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热消融后的“火灾现场”,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消融区外围(peri-ablational region),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区域。 5月1日,礼来发布2025Q1财报,总营收127.29 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区收入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研发投入27.3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总收入的21.5%。
• 不需要安装 Microsoft Open Office XML SDK (OOXML) 2.x 版本有什么新功能 • 完全支持读取样式、工作簿、工作表及元数据 • 工作表复制功能 • 高级导入选项 • 多种额外检查、异常处理机制以及文档更新 快速入门安装 通过包管理器(PM): Install-Package NanoXLSX 通过 .NET CLI: ...
????2025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陆发隆团队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团队和刘真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by overcoming both pre- and post-implantation epigenetic barriers的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