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改善幅度大。去年全国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是“十四五”以来次好年;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也是“十四五”以来次好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是“十四五” ...
在全球关注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将在近期迎来重大修订。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引领作用已逐渐减弱,因而组织开展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刻不容缓。此项修订将特别聚焦于PM2.5这一污染物的限制标准,预计将会更加严格。
据介绍,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4%、10.8%、4.8%、4.4%、0.9%。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全国PM2 ...
除了改善幅度大,去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范围广。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4%、10.8%、4.8%、4.4%、0.9%。
据了解,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于2012年修订发布、2016年全面实施。其中PM2.5年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是35微克/立方米,对应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的第一阶段过渡期目标,也就是最初级目标。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已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各项目标任务。2024年成渝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
生态环境部今年将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强化重点领域深度治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2月24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去年,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初步成效。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全国PM2.5浓度下降19.4%,臭氧浓度下降2.7%。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2012年修订发布,2016年正式实施。空气质量评价项目在原来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基础上新增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3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将PM2.5的年均浓度达标值,也就是国家二级标准,规定在35微克/立方 ...
据澎湃新闻报导,2月24日,大陆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司司长李天威围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主题介绍有关工作,2024年经过人努力和「天帮忙」,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24日透露,已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这位负责人坦言,现行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标城市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引领作用已经明显减弱。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日前公开提出,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加严了空气质量指导值。如何协同空气污染改善和气候变化目标、措施与政策,科学制定持续改善空气 ...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在实施情况评估、人体健康影响和标准限值修订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依然将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科学有序推进标准修订: 一是聚焦公众健康,重点关注对健康影响最大的PM2.5和PM10。 二是统筹发展与保护 ,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