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及《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的催动下,今年以来,A股市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头部公募,近期密集调研涛涛车业、聚光科技、乐鑫科技等电子元件企业。调研重点集中在企业智能制造、AI芯片、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布局与进展,投资者普遍关心技术升级路径、政策落地节奏及新业务的商业化潜力,企业则普遍表示,将稳步推进相关战略,着眼长期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协同。
总资产超3万亿元的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迎来“掌门人”变动。浙商银行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陆建强提交的辞职报告,陆建强因到龄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H股授权代表职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记者表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扩展为“当年+3年+5年”,长周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将显著降低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对国有险企的影响,提升险企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及方案框架,坚持险资长期资本属性,投资并长期持有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且具备良好股息回报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
7月1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仅7月份以来,就有湖北、陕西、江苏等多地“官宣”设立百亿元级产业基金。
今年以来,债券类ETF发展出现明显提速。一方面,新产品加速问世,发行规模也较为可观。今年年初,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行成立,合计募资超过200亿元。记者了解到,首批科创债ETF刚刚成立不久,就有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在筹备第二批科创债ETF申报。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包括首批科创债ETF在内,全市场已成立的债券类ETF接近40只,其中接近半数成立于今年。
成都银行最新披露的股东增持计划进展显示,该行今年4月宣布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过半,因该行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两大国资股东尚未“出手”。有业内人士指出,成都银行此番增持价格上限定得较低,反映出股东缺乏增持诚意。
7月11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资产集体异动,公募重仓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一度创出历史新高。随着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出现赚钱效应,公募行业不仅密集推出覆盖银行股等低估值资产的红利主题基金,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也在核心仓位上覆盖银行股等红利资产。
伴随北交所市场火热,新三板市场掀起挂牌热潮。记者通过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数量较去年上半年增长41%,达到158家,且平均业绩表现不俗。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6060家。
针对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的现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以下简称“金融消保局”)日前发布“关于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指出,消费者签订合同前,需仔细考虑合同实质,辨别合同是贷款合同还是提供服务的一般民事合同,不轻信、不冲动,不在诱惑或催促下贸然签约。同时,在办理业务时,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保管好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验证码等,避免信息泄露风险。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陆续披露,多只权益类基金运作情况揭晓。《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7月13日发稿时,已有银华基金、长城基金、德邦基金、华富基金、同泰基金5家公募机构旗下共计17只权益类基金披露二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