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此外,碳酸饮料内含大量气体,尤其是罐装碳酸饮料,密闭性强,液体结冰后体积会膨胀,从冷冻室取出后饮料中气体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析出,使罐体内部压力变大,极易发生“爆炸”。所以,碳酸饮料、啤酒等饮品不能放到冰箱冷冻室。
古人虽不知电解质为何物,却已经掌握了补充盐分的要诀。这种经验,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人类跟随动物寻找卤水泉以获得体内所需要的盐。这种对盐分的渴望,刻在生命的基因里。
作为中国最北端的滑雪胜地,亚布力地区冬季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气温常低至-20℃以下,积雪期170天左右,滑雪期近150天,对供暖系统构成严峻挑战,中集爱科德勇挑重担,在2023年底承接项目改造任务,组建团专家团队,2024年4月启动研发设计,技术团队针 ...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四川的零碳工业园区建设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正是为了“投石问路”,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而各类园区体量规模、产业结构、用能特点差异较大,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推进。
进一步对二氧化碳调控产卵行为的机制进行研究,成功鉴定出棉铃虫下唇须中特异性表达的三个味觉受体(HarmGR1、HarmGR2、HarmGR3)共同介导了棉铃虫对二氧化碳的感知,受体激活引起的外周信号投射至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嗅小球,并进一步传递至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引起二氧化碳响应行为。
大会上,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正式成立。该组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石化牵头,联合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成立,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4个区域12个国家的相关企业、协会团体、研究机构及院士专家团队,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章程》。
7 天
3DM游戏网 on MSN西北风管饱不是梦?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中国科研团队在人工合成糖类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多种复杂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等可直接应用于食品和化工产业的有机物质。这项突破性技术有望同时解决两大全球性难题: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保障粮食安全。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程中,科学家此前已实现将其转化为简单分子。但对于合成含长碳链(12个碳原子以上)的碳水化合物,全球科学界长期缺乏高效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 ...
据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四年来,业务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全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钢铁、水泥和铝冶炼四大行业约3700家重点排放单位,年度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80亿吨;中碳登平稳护航全国碳市场,累计清结算碳交易15.33万笔,累计清结算金额924.98亿元。
7月11日,国际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组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石化牵头发起,联合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连续8年被CDP选为供应管理领头企业,花王执行役员兼采购部门统括仲本直史表示:“花王对此感到无比自豪。基于长期建立的信赖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花王致力于强化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安全与人权等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将持续与供 ...
潇湘晨报 on MSN10 天
研究发现有无花果树能将二氧化碳变“石头”,有助于对抗全球变暖肯尼亚、美国、奥地利和瑞士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部分无花果树能将空气中的CO₂,经“化学工程”先转化为草酸钙晶体,储存在树根和树干内,再在微生物和真菌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能长期稳定封存碳元素的碳酸钙(类似石灰岩的矿物质)。苏黎世大学植物学家迈克·罗利博 ...
近日,国内首座大型二氧化碳储能电站——芜湖海螺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示范系统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