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
文化大家看 on MSN与一位十八世纪“世界公民”的精神共振《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英)奥利弗·哥尔斯密著王巧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10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魏设想一位生活在18世纪、热衷品评、比较中西时事见闻,兼有写信分享欲的中国哲人游历欧洲,在他写给亲友的123封信中毫不避讳地讽喻西方风俗世态。
历史上有的书家,一生服膺某家,倾心学之,惟妙惟肖,传前人衣钵。如南宋吴琚,性寡嗜,好古帖,尤喜北宋米芾,其书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明代金琮,学元人赵孟頫,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好事者挖去金琮款字,添上赵孟頫,以欺世人。金琮的字,就连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都非常推崇,每每得到金琮的片纸只字,便装裱成卷,并且题上“积玉”两字,以示珍爱。文徵明尚且视若拱璧,何况一般人耶?!
在书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金琮这一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感性丰富的文人,特别是在他给好友的《致民望札》中,倾注了深厚的情感。这封信札,尽管是与友人之间的交流,却能够让现代人倍感温暖,感受到文字之美与人情的力量。
乙巳正月,风霜尽,气象和,晓日腾腾,处处春符。正月里,家庭团圆、友人欢聚。不能相聚的家人或朋友通过电话、微信等 ...
本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94封张元济致夏曾佑信札进行整理并考释,信札时间集中于1897—1906年,除其中1封外,其余均未收入《张元济全集》。这94封信札的内容包括夏曾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经过、严复若干种译著的翻译及出版的相关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