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北京艺术中心,一场独特的舞台剧《海底两万里》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这部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和抱风屿TempestProjects联合主办的中法共创作品,利用“黑光剧”技术和手工戏偶,将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科幻小说生动呈现。六名演员在全黑的舞台上化身“光影魔术师”,用精湛的技艺和创意,带领观众进入一个神秘而又迷人的海底世界。
“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是70后、80后的科幻启蒙作品,如何呈现这部印刻在几代人心中的名作,尤其是将大家脑海里丰富的海洋世界搬上舞台,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制作人翁世卉表示,该剧特邀法兰西喜剧院导演、演员克里斯蒂安·埃克来华驻地创作,将世界级戏剧理念与东方艺术审美深度结合。
尼摩船长的塑造被专家誉为“跨文化角色嫁接的典范”。查文渊表示,“船长身上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原型,其隐逸、孤独与使命感,与老庄哲学形成精神共振。”而通过俚语、歇后语等语言创新,让角色“长”在中国演员身上,这种基于人物精神内核的再诠释,打破了文 ...
1869年,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笔下诞生了一艘超越时代的潜艇——鹦鹉螺号。一个半世纪后,这艘承载着科学幻想与人文思考的潜艇,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共同打造下,以全新的舞台形态浮出水面。融黑光剧、偶剧、科幻剧、喜剧于一体的中法共创奇幻舞台剧《海底两万里 ...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险的共同渴望。一个半世纪后,这部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经典被赋予全新的舞台生命。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险的共同渴望。一个半世纪后,这部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经典被赋予全新的舞台生命。
本报记者 郑 娜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险的共同渴望。一个半世纪后,这部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经典被赋予全新的舞台生命。
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2025年香港艺术节委约剧目、2025年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大戏——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改编自法国科幻巨匠儒勒·凡尔纳的同名小说。这部著作曾被译为数十种语言,全球畅销超亿册,鹦鹉螺号上尼摩 ...
近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携手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及法国庇卡底-儒勒•凡尔纳大学师生代表团,共赴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展开研学交流。
探索弗雷德里克-安东(Frédéric Anton)版的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儒勒-凡尔纳餐厅终于在2019年7月底重新开业。为了纪念这 ...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三部曲分别有: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2、《海底两万里》 3、《神秘岛》 探月两部曲: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