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最终,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秘密发动游击战。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干预,他的革命事业逐渐走向失败。玻利维亚人民也未能积极支持格瓦拉的革命事业,甚至将游击队的位置泄露给了政府军。经过一系列的追捕和战斗,格瓦拉被捕,最后在被俘22小时后被秘密处决。其最后一句话是 ...
1955年7月,年仅27岁的切·格瓦拉在墨西哥遇见了年仅29岁的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满怀激情地共同宣誓,要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和平繁荣的新古巴。
20年前,2005年,杰克·凯鲁亚克写于1957年,但因无人愿意接手制作和出演,而不得不束之高阁的剧本《垮掉的一代》,被重新“发现”。当年拒绝这个剧的人里,有大名鼎鼎的马龙·白兰度。不得不说,这位大明星品位真的很好。1957年的普利策戏剧奖颁给了尤金 ...
今年10月9日是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纪念日。 切·格瓦拉,本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古巴人亲切且赞叹地称他“切”。对这个名字的来源说法不一 ...
策划围捕切∙格瓦拉的美国中情局特工罗德里格斯在50年后回忆说,切∙格瓦拉和F.卡斯特罗的决裂,是古巴亲中和亲俄两条路线的决裂,F.卡斯特罗支持切∙格瓦拉去玻利维亚,毋宁说是让他独自到那里去死。 而切又何尝对此没有察觉和感知?
9月8日,《摄影家格瓦拉》摄影作品展览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展,特约策展人、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秘书长、欧内斯托·切·格瓦拉之子卡米洛·格瓦拉先生也应邀来华。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卡米洛·格瓦拉先生下榻的G ...
49岁的卡米洛·格瓦拉有着和父亲切·格瓦拉一模一样的额头和眼睛。只不过他不从事革命运动,他是一名摄影师。这是卡米洛·格瓦拉“第二次”来到中国,上一次是1960年,在母亲的肚子里,和切·格瓦拉一同“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而格瓦拉,则像战友们送给他的外号"切"一样,始终留给人们一种微笑的形象,被看作理想主义的化身。 古巴《格莱马》报评论说,40年前,德兰试图毁灭一个梦想,但40年后,切以另一种形式赢得了胜利。
其实切o格瓦拉跟运动产品有关系是完全不奇怪的,为什么呢? 有名的法国射手亨利,几年前也常穿切·格瓦拉的T恤,他要穿着它来表示自己是抗议、反抗、对抗足球摊里面的种族歧视,所以切·格瓦拉跟种族歧视拉上关系了。
切·格瓦拉:他的国不在这个世界上 40年后,世界对于格瓦拉的评价仍然和他的冒险经历一样庞杂:他是始终孤身作战,对自己的牺牲早有预见,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