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咬文嚼字”四字,今日听来总带点讪笑的味道,仿佛说话人正对着一位迂夫子摇头。然而若肯翻开尘封的典籍,便会发现它的身世原本不带褒贬,只是一幅读书人的素描:低头沉吟,唇齿间反复摩挲字句,像嚼肉一样要把每一丝筋络都嚼碎,使滋味尽出。韩愈说读书要“含英咀华”,其中的“咀”正是咬嚼之意;元杂剧《杀狗劝夫》第一次连用“咬文嚼字”,不过借角色之口发牢骚,并未宣判这个词终身有罪。后来《红楼梦》里的贾政再把它拎出来 ...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李心月1月6日下午,有语言“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对外公布“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六安”的 ...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到的差错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提出50个初选条目。 三是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50个初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 ...
中新网新浪法人微博; 中新社新浪法人微博 ...
中国《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公布2012年出现的社会影响最大、出错频率最高的十大语文差错,但内地民众念错最多的一个字,却不在这十大语文差错 ...
【文化谭】 已经放下身段与民同乐的《咬文嚼字》转瞬间重又回到了“斗士”姿态,宣称自己的标准是“能对语言发展有促进意义”。不由得让人 ...
《咬文嚼字》编辑部在信中给央视提出了提高“春晚”文字质量的具体四条建议。 当时,央视导演组十分诚恳地接受了意见,内部工作人员告诉黄安靖,在收到建议信后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每一年配备语言文字专家,将原来的流程改掉,之后每一年配备专门的文字组。
创刊人 创办《咬文嚼字》之前,郝铭鉴已是编辑出版界的有名人物。 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毕业后,1968年,郝铭鉴被分配到 ...
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7月5日,《康辉咬文嚼字》长春站读者见面会在言几又新民大街店热闹开场。这场备受期待的活动13:30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门前广场举行,可才11点多,热情的读者们就已排起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