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一则招聘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公告宣布设立了一个名为“行星防御岗”的新职位。这一岗位的核心职责,是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如监测、预警、拦截或偏转,来有效防止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等天体。
2月20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 ...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宇宙,这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包含着无数的恒星、行星、星云以及星团等天体,其复杂性和神秘性令人叹为观止。
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人类发射的星际探测器如同勇敢的使者,不断向太阳系边缘进发。其中,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以及新视野号探测器,构成了这一壮丽史诗的重要篇章。 然而,岁月不饶人,也不饶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这两位上世纪70年代的太空先驱,早已耗尽生命,无法再向地球传回任何信息。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虽然仍在顽强坚持,但它们的电力也已接近枯竭,预计不久的将来也 ...
IT之家 2 月 23 日消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可能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规模的结构 —— 一组跨越约 13 亿光年的星系团和星系团簇,其质量高达 200 千万亿倍太阳质量。这一新发现的结构被命名为“Quipu”,灵感来源于印加人用绳结记录数字的系统 ...
“之所以预测概率会有变化,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的计算方法会受到轨道计算误差、光照和大天体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天文领域科普专家、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曹林说,“这和天气预报类似,时间越临近,预测的也就越准确。” ...
近日,科学家们公布了有关太阳系未来命运的重要研究,表明我们的太阳系正朝向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缓慢接近。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长期以来人类对宇宙及其演化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
“小行星将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消息最近火热,这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自2024年12月首次被发现后,持续受到关注。这个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也在不断波动,从1%一度上升至3.1%。2月20日,美国宇航局(NASA)将概率调整为0.28%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数据显示,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跌至0.28%,跌下1%的阈值。就在两天前,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曾一度攀升至3.1%,一跃成为NASA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同等或更大体积天体中撞击地球风险最高的天体。
科技日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付毅飞)在20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空间科学前沿科学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表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将聚焦“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科学主题。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马帅莎)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20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目前,发射场设施状态良好,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已于北京时间2月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