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6日下午,洛阳市涧西区,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的部分外国嘉宾进入中国一拖东方红智创空间。
学者王德威2012年受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到南洋理工大学演讲时,借华语语系(Sinophone)的视野提出“新加坡的10个关键词”,引起巨大回响。两年后他到马来西亚,造访马六甲与槟城等地,重新思考华语语系,改以“华夷风”来翻译,以“风”的属性,加上“土”的概念,试图摆脱华语语系 ...
王德威说,阅读彼时的这些小说,除了回顾那段血泪,找寻乱世里的某种安顿,更要发掘叙事传统中的一种抒情声音。 文学作为一种想象的领域. 王德威借用巴赫金的“众生喧哗”来形容存在40种语言和17种文字的中国“文”学总貌。
王德威将格局放大到1947到60年代初的冷战时代,把中国的战争视作乱世的一部分,可以发现夏济安的足迹从上海到了香港又到了台湾,在台湾总觉得 ...
《文讯》杂志社与尔雅出版社今(19)日于纪州庵文学森林共同举办「不是怀旧,经典依然年轻:尔雅五十.经典五十」活动,邀集两岸三地重量级学者、作家、出版人齐聚,包括白先勇、王德威、向阳、席慕蓉、张晓风、陈芳明、萧萧、李进文、涂丰恩等人,一同见证这场文学盛 ...
电影《钢的琴》今天分享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的一篇文章,这是他为台湾麦田版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写的序言,大陆《文艺争鸣》曾刊登。读文字,会让人想起纪录片《铁西区》的画面。世纪末寒冷的东北图景,艳粉街故事迷宫,被命运驱逐的人们,藏在冰面下的血气与深情。
1980年代对于王德威的学术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86年,他回到美国,正是寻根先锋文学兴起的时候。他在哈佛招待的第一个客人是阿城,之后有刘心武、戴厚英、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等等。王德威觉得自己得力于那个时代,有种文学爆炸的感觉。
高德威:有四个例子,中国市场战略、保证固定成本稳定、霍尼韦尔并购体系的建立,以及金融危机期间的无薪休假。 第一个例子是霍尼韦尔在中国 ...
王德威教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他这回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吴德耀文化讲座的邀请,将于本周末在新加坡发表演讲“南洋的‘风’,星洲的‘土’——从文学看历史”,讲座“以新加坡为坐标点,思考南洋研究的新方向”。
李德威作完报告回到座位,坐在一旁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吕新彪教授发现他满头虚汗、手一直抖。 一问才知道,从主持钻探 ...
图为9月9日,李德威最后一次召集学生们汇报学业进展图为李德威在野外考察时给学生讲课图为9月12日,李德威在icu中写下遗言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屏 ...
夏静/光明日报客户端9月14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于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