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应该是贵由的儿子或者窝阔台家的后人来当大汗。但就在这时,拔都作为长辈这一脉的宗王,把蒙古的贵族们都叫到了中亚草原,开了个忽里台大会,要大家一起选新的大汗。
从忽必烈个人来说,尽管他经常向汉地名臣寻求治国之道,有一定的汉化成分。但从他的个人性格上来说倒是保留了巨量的蒙古元素,甚至可以说他是典型的蒙古汉子,其行事与汉地君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特点就是:嗜酒豪爽、待人推心置腹、而且行事有些两极分化严重。
我们国家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向来微妙,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对日本持反感情绪,中国某些城市甚至一度抵制日本人进入,连投资 ...
为致敬这位伟人,著名音乐家恩克巴雅尔 (和平)创作并演唱同名巨制《忽必烈》——这首歌的创作班底堪比“征战大军”:亚洲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其中融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和呼麦的演奏演绎,令人赞叹。
忽必烈(1215年-1294年)是元朝的创建者和第一位皇帝,蒙古族,姓孛儿只斤,名忽必烈,号薛禅。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 ...
忽必烈向来都对刘秉忠言听计从,于是采纳他的建议。 二、元顺帝的通宝 1260年七月,忽必烈下旨印造纸币,之后的二十八年间,他又先后七次下旨 ...
一、被荧幕遗忘的帝国:元朝历史剧的尴尬现状当《大明风华》的热度席卷荧幕,《长安十二时辰》引爆盛唐想象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历史断层:中国影视作品中,元朝题材几乎是一片空白。成吉思汗的草原铁骑、忽必烈的南北征战、马可波罗笔下的繁华大都,这些本应充满戏剧张力的历史素材,却始终未能转化为一部现象级作品。这种缺席绝非偶然。2018年曾有剧组试图拍摄《忽必烈传奇》, ...
忽必烈出生于1215年,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长子。年轻时,他随父亲参与了多次征战,逐渐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1251年,忽必烈 ...
内蒙古正蓝旗的金莲川草原上,坐落着一座沉睡近千年的王朝记忆——元上都遗址。这里是中国元朝的第一个首都——元上都。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金莲川,建立了金莲川幕府。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兴筑新城。1258年,新城建成,城市背靠山峦,南临滦河,放眼一望无垠的草原,气势恢弘,遂命名为“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登上汗位,并依中原王朝制度建元“中统”,将开 ...
忽必烈:成吉思汗临死传大位,还不忘一位亲孙子,下令好好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