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张铚秀出生在江西永新县,这里地处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革命环境,使得张铚秀在年仅13岁时便投身革命,成为了一名儿童团的司号员。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在长征前夕,张铚秀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盛夏时节,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沿着笔直的柏油路一直南行,就到了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在纪念广场上,黄骅烈士雕像傲然矗立。纪念馆内,“壮志凌云”“戎马生涯”“名耀渤海”“英魂永存”四个单元全面展示了烈士黄骅及其战友的英勇事迹。
1924年,马章锁出生在盐池县王乐井乡平阳沟村一个贫苦农家。7岁父母双亡,10岁便到40公里外的黑土坑给地主放羊,过着“早出晚归、与世隔绝”的放羊生活。1936年,是马章锁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西征红军解放盐池县城。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在盐池大水坑、冯记 ...
《龙舒孙氏宗谱》记载:龙舒(即今舒城县)孙氏系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之后裔。清雍正(1723—1735)初叶,孙氏第73代裔孙、贡生孙正仁,经商至庐州府三河镇(古名“鹊渚”),因爱“鹊渚,濒巢湖西岸,烟水清滋,生物繁盛,云帆出没,有四通八达之便”,便将全 ...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欧洲学界。周尧用这句话婉拒导师的挽留:“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他于1938年4月踏上归途。在四等舱的麦草垫上漂泊30天后抵达广州,他第二天就穿上军装,成为广东地方军一八七师的一名战士,开赴河 ...
在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时代,南明的历史虽因短暂而常常被忽视,但这段历史中同样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被誉为南明最后一位名将的李定国正是其中的代表,三个世纪后,无数致力于推翻腐朽清政权的革命党人依旧在以他为榜样,章太炎就曾高呼“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
从烽火少年到白发老者,张贯云用一生的赤诚淬炼出深厚的爱国情怀。而这份情怀与家风,经由四代人的接力传承,化作温暖而坚韧的精神力量,永远值得铭记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