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新网上海7月24日电北京时间7月23日深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该研究揭示了核仁内部的组织架构及其高效运行的奥秘。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在 ...
扬子晚报网7月24日讯(通讯员 杨秀 记者 ...
最新研发的该款手环装置利用蓝牙接收器与计算机进行通讯,能识别实时手势,实现对一系列计算机交互的省力操控。这些操控可用于完成虚拟导航和选择任务,以及每分钟20.9个单词的手写文本输入 (手机键盘打字速度平均为每分钟36个单词)。
近日,知名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IEEE TIM)因 发文量异常激增 引发热议,最新数据显示,该刊2025年才过半该刊发文量就达2658篇(已超过2024一整年的发文量),按这个趋势其全年发文量或超5000篇,有网友吐槽再过两年要成 第二个IEEE Access 了。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北京时间7月23日夜间在线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 (AI)的工具,这一名为“埃涅阿斯” (Aeneas)的AI工具,能预测罗马时期拉丁铭文的缺失部分,能寻找铭文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从而帮助考古和历史学家确定文本语境。
正气片是以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为基础,经现代研究进行改良以增强其疗效和安全性,形成了由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木香、苍术、甘草、茯苓、陈皮、制半夏、姜厚朴、生姜等十味药组成、方便服用的复方中药。
记者23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刘世荣院士团队发布了“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为我国新一轮国土绿化与碳中和协同目标提供了科学支撑和空间布局依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通报》。
从地方性期刊到学科高水平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正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规模效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鼓励更多科学家优先在本土平台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园春:汇聚全球科研数据 构建科研共享平台 "本届论坛以“破界·重构·赋能——共筑学术出版新生态”为主题,设主旨报告,以及“平台支撑期刊提质与数据赋能”“期刊自主评价体系 ...
挖掘水稻新的抽穗期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记者7月21日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通过克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发现该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水稻抽穗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4月8日,国际期刊《细六开奖记录结果资料胞·干细胞》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一种肿瘤样细胞簇(PTCs,简称微肿瘤)模型能够精准预测肿瘤药物疗效,准确率达到89%。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席建忠团队,与上海市胸科医院姜丽岩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团队、北京协和医院刘洪生团队、河北省肿瘤医院丁翠敏团队、北京基石生命等相关团队联合开展。
中新网 拉萨7月21日电 (赵朗 卢鑫)记者20日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 (社科联)获悉,《西藏研究》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来自全国17所科研机构及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