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级号召:“闭住场门学大寨”。小麦、莜麦上场后,先碾几场小麦交够爱国粮(公粮),然后停止碾场脱粒,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大寨活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渠、整地、打堰子。等正式碾场时,已快进入冬季。每天四五点钟,天刚蒙蒙亮,随着队长一声响亮 ...
“碌碡”像景区给到此一游的游客的一份随手礼。 看上去,它和景区风格一点也不搭。 但了解完情况后,才知道它的确不简单。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水库是农业、农村的大事要事,当时有“三个为主”的方针,即以蓄为主、小型为主、自办为主。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后赵村村民在用石碌碡碾压麦场。 新华社发 郯国故城遗址公园。 韩浩月摄 韩浩月 春节返乡,饭桌上,一个悦耳响亮的说法擦过耳边,抓紧追问,听清了“碌碡城”这三个字。原来,我的家乡山东省郯城县曾是一座“碌碡城”。我想当然地认为,“碌碡城”的城墙是用 ...
但在我小时候的上世纪80年代,碾麦的重任是由人、牛和碌碡共同完成的。
第二届“元土杯”美丽乡村全省散文大赛三等奖展播 碌碡碾压过的日子 王连芳 经过几处麦场,看见一两个碌碡,白花花,躺在草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被碌碡碾压过的日子从石缝间喷涌而出,像一缕阳光,洒在黑乎乎的草垛上,往事一朵一朵浮起。 碌碡普通话读作(liù zhou),又称碌轴 ...
回忆生产队的碌碡 2020年08月26日 08:27 山西晚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0 原标题:回忆生产队的碌碡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