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还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丰富 ...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董楠卿分享了AI for Science在生物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他指出,AI技术的引入正在推动育种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破解育种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董楠卿还透露,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积极推动智能育种技术的落地应用。通过整合海量的育种科研文献和技术资源,实验室开发出了中国首个种业大模型,填补了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一模型在品种选育过程、农艺性状描述等多个应用场景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
办法规定,承包方可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南繁单位。并倡导打造“农户(农场职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农场职工)+土地流转服务公司(组织)+基地”模式。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期限、价款和具体条件,由承包方和南繁单位商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期满后,南繁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续约权利。承包方采取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南 ...
近日,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举行,AI赋能生物育种成为热议话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董楠卿在会上分享了中国首个种业大模型的研究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要突破。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育种效率,还推动了从'自然选择'到'定向进化' ...
本报讯(记者李晨 通讯员赵慧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团队开发出木薯35K液相育种芯片,在木薯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基因组选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木薯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园艺研究》。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相关章节,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这也是“生物育种”连续第五年走进中央一号文件。
新春伊始,勉县天麻育种传来好消息:通过科学化、规模化创新实践,全县天麻育种年亩均效益突破10万元。 “今年长势比往年好。”2月16日,在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天麻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金贵难掩喜色。他算了一笔账:繁育天麻零代种5亩,亩产超3000公斤。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其中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加力落实新一 ...
生活·家 on MSN12 小时
科技育种 绘就全年好“丰”景
杨凌农高区:科技育种绘就全年好“丰”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王朝阳李煜强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年前定植的大番茄育种展示棚内,番茄蔓上已经结出指甲盖大小的果实,长势喜人。
杂交育种是农业生产中提升生产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通过引入遗传关系较远的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往往能够表现出优于亲本的生产性能,这种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然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复杂,其预测一直是技术瓶颈。此外,杂交育种中还可能产生一些劣势,如繁殖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等,这些现象通常与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的不兼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