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黔东茶山间的抹茶飘香,到黔北桑园里的银丝缠绕,建设银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融资增信依据,用产业链金融串联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赢链条。截至6月末,贵州省分行已累计为省内超3万户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农户投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超107亿元,覆盖茶产业、蚕桑、中药材等10余个山地特色产业。(知一) ...
7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乐至县了解到,为持续擦亮“中国田园诗歌之乡”品牌,乐至县第七届田园诗会将于7月28日举行,主题为“烟火里的诗意乐至”。诗会期间,除为第四届中国(乐至)田园诗歌大赛获奖者颁奖,主办方还将围绕乐至籍文化名人谢无量开展 ...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金融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打造“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新丝绸之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根基在土。湖南省省机场集团驻窝勺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伊始,便带着“找准路子、用准方法、育准能人”的初心沉下身子——他们深知,唯有摸清社区的产业脉络、资源禀赋,才能让党建引领的“引擎”精准发力,让乡土能人的“火种”燎原成 ...
如何用好有限的桑园,让乡亲们的钱包再鼓一点,让村集体的腰包再厚一点?阳城县次营镇在一粒粒淡黄色的原蚕蚕卵中找到了答案。
在重庆的乡村,陈大爷的故事并非个例。不需要重金投入,更不需要大拆大建,靠着利用闲置的堂屋、厢房就能撑起自己的“绿色银行”,这种“轻模式”养蚕已经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走进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施应龙家中,家里人正忙着给蚕添食。妻子将新采的桑叶均匀撒入蚕匾,白胖的蚕宝宝立即昂首争食。“进入大蚕期后,我家养的14张蚕每天要吃掉3000多斤桑叶,得请工帮忙采摘才行。”施应龙的父亲施国军一边给蚕添桑叶,一边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 ...
7月15日,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72岁的陈大爷走进老屋的厢房,前去查看他的“致富宝贝”——房内的几十张蚕匾。蚕匾上,雪白的蚕宝宝正沙沙作响地啃食桑叶。陈大爷笑着说,养蚕一年,能养20多张蚕种,收入六七万元。“这比种很多经济作物强,活儿不重,在家 ...
潇湘晨报 on MSN1 天
蚕桑产业织就乡村振兴新“丝”路盛夏的汾阳市肖家庄镇玉兰村绿意盎然,蝉鸣裹挟着草木清香在院落间流淌。桑树枝头,巴掌大的桑叶层层叠叠,在骄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蚕房内,蚕宝宝正贪婪地啃食叶片,沙沙声响成一片。村民崔鹏用五年时间,将传统蚕桑产业从“一粒茧”延伸为“一条链”,推动玉兰村实现从传统农耕到特色产业的华丽转身,勾勒出“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画卷。走进玉兰村,连片的桑树林随风轻摆,鲜嫩的桑 ...
1 天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绘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本文转自:大理日报盛夏时节的祥云大地,生机盎然。从空中俯瞰,成千上万亩的制种玉米、蚕桑、花卉、蓝莓、烤烟等基地,如棋盘上的棋子星罗棋布,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壮美图景。2024年,祥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16亿元。粮食播种面积50余万亩,总产量21.76万吨;种植蔬 ...
来榜镇是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蚕桑)。近年来,该镇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支持企业加工生产蚕桑产品,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桑饲料加工、种蚕饲养等项目,推动蚕桑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全镇产鲜茧508吨,产值2540万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约4600元。(全媒体记者 储永志 通讯员 林卢珍 摄)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