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平台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三亚崖州湾研究基地提供原创实验技术、华大集团定制开发。
近日,一项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深入揭示了 Nesprin-2 Giant(N2G)蛋白在细胞内的关键作用机制,为理解细胞基本生命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带来重大突破。
卢医生告诉记者,起因和此前接诊的一位女患者有关。这是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孩,因昏迷被送到急诊。“当时想给她测血氧饱和度,结果发现她双手、双脚都做了美甲,而且是带钻的那种,扯也扯不掉,血氧仪根本没法检测(注:测不出数值)。”后来通过耳夹式血氧仪进行了生命 ...
而不只是丸美生物,《节点财经》观察发现,从2024年以来,国产化妆品品牌可以说都在高歌猛进,不论是做防晒的,还是做细分领域的,整体表现都可圈可点,而正如本文开始提到的,国际美妆品牌的业绩总体来说都不太好。
科技日报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新一期《科学》期刊上,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及其团队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研究论文:他们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从零开始设计了具有复杂活性位点的丝氨酸水解酶。这项成就标志着酶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现在人们有能力设计出具有天然酶活性的酶,并且这些人工设计的酶还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卢培龙课题组在全球首次实现跨膜荧光激活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该团队运用AI技术攻克了跨膜蛋白结合小分子配体的核心难题,设计出的荧光激活蛋白结合特定分子后发光强度激增1600倍,精度达0.1纳米级。这一突破为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及生物传感技术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全球范围内AI蛋白质设计能力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郁金泰告诉记者,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之前十几年,大脑内就已存在α-突触核蛋白病理,这一研究有望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通过靶向抑制原创新靶点FAM171A2蛋白以阻断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为探究 IGSF3 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 Igsf3 基因功能相关研究,发现 Igsf3 虽在脑内表达,但并非大脑发育必需。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大脑发育机制,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蛋白质是维持人类细胞正常运转的“主力军”,细胞中存在着数千种蛋白质,每种都承担着特定功能。 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决定其生物学功能,而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定位同样对其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揭示了 SENP1 - YBX1 - AKT 信号轴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策略。未来,可以针对这一信号轴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比如进一步探究 YBX1 - DDX5 复合物在识别 m5C 修饰的 mRNA 中的潜在作用,以及 SENP1 介导 YBX1 去 SUMO ...
卢培龙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师从施一公院士。博士后期间,他在2024年新晋诺奖得主、美国华盛顿大学蛋质设计先驱戴维·贝克(David Baker)的实验室工作。
例如,通过几滴血就能提前预知数百种疾病的潜在风险。2024年,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帮助下,利用简单的血浆蛋白组检测,能够提前诊断和预测疾病。这项研究最初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通过对近1500种血浆蛋白质进行筛选分析,发现了11种可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血浆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