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他在文中说,这是他自2017年以来第三次来到中国。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都能了解到新的东西。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如今许多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中国已经意识到,随着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民也必须具备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吕宁思: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撞船事件日趋紧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教授熊光楷上将,在九一八事变,79周年当天指出,中共已故领袖邓小平二十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英文翻译失当,给中国外交造成了负面影响。
CCTV-8正在热播的《以法之名》即将迎来大结局,万海案、乔振兴死亡案、万川矿难、枪击案、车祸等等一系列的真相将一一浮出水面,而背后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也将水落石出了。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且至今没有结束的迹象。原本许多人设想,这场战争不过是一只大鹅和一只小鸡的较量,几回扑腾便可定胜负。然而,实际情况却远比预想复杂。乌克兰背后有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全力支持,俄罗斯所面对的敌人不再仅仅是乌克兰一个国家。这个局势让我不禁产生了 ...
在1990年代的中国,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把中国视为“沉默的巨人”,安静地处在“韬光养晦”的战略中。相反,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与政治打压,这使得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形成了独立的声… ...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12日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社论说,胡锦涛赴美与奥巴马会面,是跨出缓和中美关系的一步,也是“韬光养晦 ...
专家解读 韬光养晦:对付强敌的杀手锏 王嵎生 1990年前后,东欧巨变,西方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社会主义行将“寿终正寝”,只要他们再加一把劲,中国就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下一个。它们加紧挑动中国内乱并对我国进行制裁。发展中国家普遍寄厚望于中国,甚至希望中国“当仁不让”出来 ...
官方学者讨论这一问题更早。 2012年,就有人建议放弃韬光养晦。 时至今日,虽然仍有一些学者主张,韬光养晦依然不能放弃,但更多学者呼吁,中国外交的定位应该从韬光养晦过渡到更多的有所作为和奋发有为。
原文(标题《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发布于2010年夏季号《公共外交季刊》,FT中文网获权发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
2020年3月26日 从“韬光养晦”到“战狼外交”,中国是否已经抛弃了邓小平的外交路线?习近平的新时代外交要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