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EVs的生物学特性与分类 根据生物发生机制,EVs主要分为三大类:外泌体(exosomes,30-150nm)、微囊泡(microvesicles,100-1000nm)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500-4000nm)。
Abstract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在癌症进展中扮演双重角色。肿瘤源性外泌体(TEX)直径通常小于200 nm,携带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等生物分子,通过调控免疫抑制(如PD-L1、TGF-β 1 )、血管生成和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发展。 Exosomes and microvesicles 外泌体与微囊泡(Microvesicles)虽同属 ...
Nanocoulter Ⅰ 纳米库尔特单颗粒分析仪——一种全“芯”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手段 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 图1 细胞外囊泡的形成过程 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 (Microvesicles, MVs)和外泌体 (Exosomes, Exs)组成,微囊 ...
包括小内含体衍生的外泌体(Exos,直径<100nm)和大质膜来源的微泡(MVs,直径> 100nm)的细胞外囊泡(EV)的释放是在所有活细胞中发生的基本细胞过程。这些囊泡运输蛋白质、脂质和对其起源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核酸,并且体外研究已经强调了它们作为细胞间通讯介质的重要性。已经成功地从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