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理解大脑如何表征视觉世界这一核心问题上,一个长期争议在于神经编码是否反映自然场景的统计规律。虽然高效编码理论(efficient coding ...
为解决COVID-19大流行期间护理教育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范围综述方法系统分析了34项全球研究,揭示了在线教学环境、工作量激增及情感耗竭等核心挑战。结果表明,护理教育机构亟需完善远程支持体系并关注教师福祉,为后疫情时代教育韧性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动态平衡是生物生存的核心策略。当食物匮乏时,哺乳动物常通过蛰伏(torpor)——一种以低代谢率、低体温和低心率为特征的适应性状态——来保存能量。蛰伏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冬眠动物),其潜在机制对临床危重症保护、器官移植乃至太空探索 ...
研究人员发现胚胎干细胞 (ESCs)对多种病毒具有独特抵抗力,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鉴定出囊泡相关膜蛋白5 (VAMP5)是ESCs抵抗冠状病毒 (包括SARS-CoV-2)的关键宿主限制因子,揭示其通过干扰病毒复制复合体 (RTC)形成抑制负链RNA合成的分子机制,为广谱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在灵长类视觉系统的奥秘探索中,颞下皮层 (inferotemporal cortex, IT)的体区网络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逆向图形 (inverse graphics)计算能力。就像计算机图形学通过3D场景生成2D图像,猕猴大脑却反其道而行——其IT皮层多个功能区域协同工作,将视网膜接收的二维图像逆向解析为三维物体表征。
在乌干达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为全球最高(56.2/10万),而膳食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普遍存在。为探索环境毒素与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交互作用,研究者针对114名乌干达女性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血浆AFB1-赖氨酸(AFB1-lys)浓度,并结合HPV分型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参与者均检出AFB1-lys(范围0.200-4.812 pg ...
麸质——这个存在于小麦、大麦等谷物中的蛋白质复合物,近年来成为健康领域的焦点话题。对于乳糜泻 (CeD)患者而言,麸质会引发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必须终身严格避免。但更令人困惑的是,越来越多没有CeD的人群也报告在摄入麸质后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这种现象被定义为非乳糜泻麸质敏感 ...
睡眠,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理过程,却在痴呆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痴呆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而睡眠障碍作为潜在可干预因素,却常被忽视。过去研究大多聚焦单一睡眠指标(如失眠或睡眠时长),忽略了睡眠健康的多维性——不同睡眠问题常交织出现,形成独特模式,可能通过不同病理途径影响大脑。例如,失眠伴随短睡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相关,而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日间嗜睡则加剧神经炎症。然而,这些 ...
来自Isaacs、Nieto和Zhang等研究人员团队针对尼帕病毒 (NiV)和亨德拉病毒 (HeV)缺乏有效疗法的难题,开发出结合抗融合糖蛋白纳米抗体 (DS90)与抗受体结合糖蛋白 (RBP)单抗 (m102.4)的双特异性疗法。该研究通过靶向病毒保守表位实现高效中和,完全阻断病毒逃逸,为高致病性亨尼帕病毒属治疗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癌症正成为非洲迫在眉睫的健康危机。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显示,非洲将经历未来几十年最陡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曲线,但筛查缺失、诊疗延迟和治疗壁垒使这一挑战雪上加霜。更严峻的是,癌症登记系统覆盖不全导致疾病负担数据(如GLOBOCAN)可靠性存疑,而全球癌症研究资金虽达千亿级(2016-2020年约245亿美元),却极少惠及非洲。既往研究仅通过单数据库或论文致谢分析经费格局,难以反映全貌。为此,美国 ...
本研究为解决衰老相关疾病缺乏有效干预措施的难题,Emory University团队首次证实裸盖菇素 (psilocybin)的活性代谢物psilocin可剂量依赖性延长人肺成纤维细胞寿命(最高达57%),并通过激活SIRT1、降低氧化应激和维持端粒长度等机制,使老年小鼠生存率显著提升30%。该发现发表于《npj Aging》,为裸盖菇素作为新型抗衰老药物 (geroprotective ...
本研究针对印尼大学生面临的高学业压力、经济困难等心理困扰问题,创新性引入WHO开发的团体应激管理课程Self-Help Plus (SH+),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RCT)验证其降低PHQ-ADS评分的有效性。结果显示SH+可显著改善抑郁/焦虑症状,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可扩展的干预方案,对填补印尼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缺口具有重要意义。